政治妥协与智慧博弈的见证者——
河南濮阳“回銮碑
■编辑/整理 马晓南
回銮碑,也叫“契丹出境碑”,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西侧。此碑为青石,高2.6米,宽1.3米,碑文为宋真宗所赋《契丹出境》诗,相传为寇准书写,字大如掌,苍劲挺拔,秀丽流畅。其南有一古井,水清澈甘甜,相传为真宗驻跸时所凿,故称“御井”。此迹是宋辽大战与“澶渊之盟”的唯一见证。
公元1004年,北宋景德元年,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,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,不过是两个兄弟民族政权之间的纠纷,但如果重返历史现场,那却是一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关头:这场战争以宏大背景开始,宋辽两国最高统治者挂帅出征;以戏剧性效果结束,辽军统帅萧挞凛偶然被北宋床子弩射死,然后旋即以“澶渊之盟”握手言和,不仅避免了大规模死伤性战争的历史悲剧,更为中华民族赢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宝贵和平。
宋辽两国最高统治者在澶渊的军政决策,不仅是一场折射民族生存之“法”的争战,也是一份折射历史发展之“道”的盟约。化干戈为玉帛,这是中华民族史上鲜见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妥协的胜利。
公元1004年,干支纪元为甲辰,在大宋王朝,这一年是景德元年,属龙。这是大宋王朝319年时光中的第44个年头,也是其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登基的第6个年头。沙漏里滴下的日子,如常地向前行进,斗转星移,波澜不惊。假如没有什么意外,新的一年也将很快翻过,淹埋在流沙般的时间碎片中,无影无踪,无从找寻。时间老人抚摸着花白的胡须,发出诡谲的笑声,历史的河道便在这里拐了个急弯。
1004年一年之内,大规模的地震竟高达9次。大地,一次又一次显示出它的狰狞。天崩地陷的轰鸣转瞬即逝,数不清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。山河变色,草木同悲。这是历史上地震记载最多的年份,但是,人们也许并不知道,地震,还不是这一年最大的灾难。时间,舒展巨大的羽翼,将这残垣断壁、满目疮痍缓缓收藏,将这风雨河山、飘摇家国缓缓收藏,等待着遥远的某一天、某一刻,未来之神将它重新开启。
仲夏以后,地震的频率减缓,大地复又显示出它素常的温情。尽管经历了频仍的灾患,日子仍旧喧嚣地向前奔跑,春天播下的种子早已破土而出,它们在整整一夏里节节拔高,又在这个肥沃的季节,欢愉地等待着收获。白云渐行渐远,秋色渐行渐深,柏树扭曲着旋转着挥舞着枝干,箭一般射向天空,白杨舒展油亮亮的叶子,哗啦啦击掌欢呼,潋滟的水波倒影着黄金般的麦浪,静静地散发着芬芳。大宋王朝秋高气爽,民富国强。大地撕裂的伤口在慢慢愈合,切肤之痛终将成为旧事。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陡然之间,又一可怕的灾难从天而降。
景德元年九月,32岁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与当权人物萧太后、统军大将萧挞凛突然率20万契丹精兵铁骑倾巢南犯,一路高歌猛进,跨越大宋数十州县,兵锋直抵黄河北岸。
萧太后,名绰,小字燕燕,原姓拔里氏,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。萧太后精明过人,英勇善战。自公元982年至1009年摄政,她摄政期间,辽国进入了200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。此时的萧太后年已半百,从成为寡妇到实际的帝国统治者,她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,两次大败宋军,现在,她觉得可以找宋朝算一次总账了。
紧急军情报进皇宫,宋真宗迅速召开御前会议,向群臣询问对策。澶州,距北宋都城汴梁(今河南开封)仅一河之隔。澶州在,大宋在;澶州有失,大宋便危若累卵。大臣王钦若是江西人,他主张皇帝暂避金陵;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,他主张皇帝暂避成都。只有新上任的宰相寇准力排众议,主张迎战:“我能往,寇亦能往!为今之计,只有御驾亲征,上下一心,才能保住江山社稷。稍有退缩,人心瓦解,根基一动,天下还保得住吗?”宋真宗闻言,精神振奋:“国家重兵多在河北,敌不可狃,朕当亲征决胜,卿等共议,何时可以进发?”
隆冬时节的北方,已是天寒地冻。靡靡日渐夕,飒飒风露重,雪花飞舞,坚冰封路。当年十一月,宋真宗下旨御驾亲征。皇帝车驾从京城开封出发,直驱澶州(今河南濮阳),迎击辽军。
澶州夹黄河分南北二城。宋军抵达澶州南城时,宋真宗遥望北岸的辽军营帐连绵不断,军容盛大,陡生怯意,就想驻跸南城。寇准以为不可,站出来大声道:“陛下不过河,则人心不安,这不是取胜之道。”寇准用眼色向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示意,高琼点头表示理解,旋即左手扶住御辇,右手拔出寒光逼人的佩剑大喝一声:“起!”指挥御辇直上浮桥,向着澶州北城前进。辇夫不敢懈怠,抬起御辇迅速登上城楼。当皇帝的御盖在城楼出现,大宋的黄龙旗迎风招展、猎猎作响之时,将士欢声雷动。《宋史纪事本末·契丹盟好》记载:“帝遂渡河御北门城楼,召诸将抚慰,远近望见御盖,踊跃呼万岁”;《东都事略·寇准传》亦记载:“军民欢呼数十里,契丹相视,怖骇不能成列。”御驾亲征,士气大振,宋真宗的车驾还未到北城,澶州的将士已然勇气倍增。
这一天,还是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,有一个叫作张瑰的军士正守着一张床子弩监视前方阵地。忽然,辽军大营里走出几个将官,他们交头接耳,准备巡视战场,这群人中有一个穿黄袍的将军指手画脚,气势不凡,张瑰调整好床子弩的方向毫不犹豫地对准此人;要是在平时,将士行动必须请示,然而,张瑰听说御驾亲征,精神振奋,顾虑全消,瞄准对象,奋力一扳开关,“嗖嗖”几声,数箭齐发,辽军将官顿时倒下几个,黄袍将军也在其中。——事后得知,这个黄袍将军,恰是辽军统帅萧挞凛,他被射中头部,当晚便死去。辽军未战,先丧大将,士气大挫。
萧太后觊觎大宋王朝的财富,本想依仗自己屡次败宋的军威逼退宋军,强占中原锦绣河山。后来听说寇准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,知道虚晃一枪不成,只好挥师作战。两军在澶州北城下激战数十日,胜负未决。大军倾巢孤悬境外,统帅阵亡,萧太后不敢恋战,暗生倦意。萧太后派人请和,以获利为条件,终于在十二月(1005年1月),双方达成和议,签订盟约。
宋真宗在与辽人签订盟约之前,曾派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,曹利用在临行前向真宗请示“岁赂金帛之数”,宋真宗诏曰:“必不得已,虽百万亦可。”寇准听说真宗答应每年可以给辽100万岁币,连忙召曹利用至帐中说:“虽有敕旨,汝往所许不得过三十万,过三十万,勿来见准,准将斩汝。”曹利用赴辽营谈判,果然以30万成约。回宋之后,赶忙赴行宫向宋真宗呈报。其时,宋真宗正在用餐,“未即对,使内侍问所赂”,曹利用答曰:“此机事,当面奏。”宋真宗急于知道宋辽议和情况,再次派遣内侍问道:“姑言其略。”曹利用仍不愿向内侍说明,仅“以三指加颊”,以示每年给辽的岁币之数。内侍返至宋真宗面前说:“三指加颊,岂非三百万乎?”宋真宗不禁失声道:“太多。”此后,宋真宗听闻曹利用报呈以30万成约,高兴异常,赏赐曹利用“特厚”,宠爱有加。
宋、辽签订《澶渊誓书》,其实有几项重要的规定:
——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岁币的交割,“共遵成信,虔奉欢盟。以风土之宜,助军旅之费;每岁以绢20万匹,银10万两,更不差臣专往北朝,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”。
——两国结为兄弟之邦,辽圣宗尊宋真宗为兄,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。
——疆界的规定,“沿边州军,各守疆界。两地人户,不得交侵”。
——互不容纳叛亡,“或有盗贼逋逃,彼此无令停匿”。
——互不骚扰田土及农作物,“至于陇亩稼,南北勿纵惊骚”。
——互不增加边防设备,“所有两朝城池,并可依旧存守。淘濠完葺,一切如常。即不得创筑城隍,开拔河道”。
——条约以宣誓结束,“誓书之外,各无所求。必务协同,庶存悠久。自此保安黎献,慎守封陲。质于天地神,告于宗庙社稷。子孙共守,传之无穷。有渝此盟,不克享国。昭昭天监,当共殛之。
这场战争中,北宋不仅在占有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不败而败。而且屈辱求和,开创了“以金钱换苟安”这一历史先河。让当时和后世者无不扼腕叹息!成为万世唾骂的屈辱象征。但是,此后116年间,宋、辽两国未发生大规模战事。中国自古饱受边疆战乱,与契丹形成如此长久的和平关系,在中国边疆史上着实罕见。
澶渊之盟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。中华民族搁置争议,着眼大局,互相尊重,合作共赢,为宋、辽两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发展机会,使得人民得以休息养生,安度和平岁月,同时从事内部建设,学术、思想、文化、科学、技术都大放异彩。
宋、辽誓书签订于澶州,汉代称澶州为澶渊郡,这份誓书被称为“澶渊之盟”。“澶渊之盟”使宋辽都赢得长达116年的和平。
一个世纪后,文学家苏辙写道,澶渊之盟“稍以金帛啖之,虏(辽)欣然听命,岁遣使介,修邻国之好,逮今百数十年,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,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”。
韩维也曾论述,“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,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”。南宋绍兴十年(1140年),有人感慨,“太祖开万世之基,太宗定四海之难,而和戎戢兵以致太平者真宗也”。将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与宋太祖、宋太宗开国打天下的功劳一样看待,也就是说要以澶渊之盟的求和精神处理宋金关系,尽快与金人达成和议。
李纲曾在《论守御札子》中说,“臣窃观自秦汉以来,制御戎狄,未有得上策者,惟本朝与契丹为澶渊之盟,守之以信,结之以恩,百有余年,边境晏安,兵革不用,和好之笃,古所未有”。
据统计,从公元1005年到1121年这116年之间,两国遣使庆贺生辰,宋140次,辽135次;两国遣使贺正旦,宋139次,辽140次;两国遣使吊唁,宋46次,辽43次。辽兴宗耶律宗真勤学绘画,曾经自绘肖像送给宋仁宗赵祯,并希望宋仁宗回赠真容。遗憾的是,仁宗真容送到时,辽兴宗已经过世。辽国皇室遂将仁宗真容与祖先肖像悬挂在一起,供子孙世代礼拜。
历史如同一幅气势浩荡的画卷,它的可圈可点,在于一往直前、无私无畏的生动笔墨,更在于那些波诡云谲的怪笔、柳暗花明的曲笔、旁逸斜出的神笔,它们突如其来,却酣畅淋漓。命乖运舛的景德元年,宋真宗历经天灾、人祸、兵燹的考验,审时度势,签订“澶渊之盟”。从此大宋王朝开始了养精蓄锐、潜心发展的历史进程。
宋真宗迅速创造了一个政治清明、社会进步、制度清明、经济繁庶、文化鼎盛的时代,他启用李沆、曹彬、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,政绩有声有色,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,注意节俭,休息养农,发展纺织、染色、造纸、制瓷等手工业、商业,一时间,贸易盛况空前。
短短20余年,整个国家户口增加了417万户,财富增加了近68倍,其发展规模与前朝相比,超过了唐朝贞观二十三年总量的4倍,与后世而论,超越了乾隆时期的3倍。中国占世界财富的比值从996年的22%左右,一下子提升到了67%左右,可谓富甲天下,这是大宋王朝难得的小康时代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骄傲的王朝俯下高昂的头颅,审慎地打量对手,理智地放下武器,伸出和平的橄榄枝,以大国的姿态张开襟怀。正是以这样的包容、这样的魅力,中华民族将一切可能纳为己有,爱其所同,敬其所异,和而不同,沉淀于心,又外化于行,成为具有强大稳定性、延续性、发展性的中华文明,并造就了中华文化博观约取、海纳百川的精神格局和精神气度。和衷共济、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,也是古老东方的文明精髓。
(作者单位:河南省濮阳市纪委监委)
来源‖清廉文化网河南频道
责编‖小 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