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清廉头条 > 【清廉观察】从《我的县长父亲》引爆舆情看廉洁教育的紧迫性
【清廉观察】从《我的县长父亲》引爆舆情看廉洁教育的紧迫性
作者:朝闻道
发布时间:2022-09-20
来源:清廉文化网

“炫官”还是“仇官”?

——从《我的县长父亲》引爆舆情看廉洁教育的紧迫性

■ 朝闻道(清廉文化网评论员)

 

《我的县长父亲》主人公于志明


一篇描写山东禹城新中国第一任县长于志明廉洁从政、为民服务的散文,因为获奖,一夜之间引爆网络舆情,最终导致评奖单位不得不删除评奖喜报和文章。

几位政界的朋友,一大早就将此文推送给我。其实,我早已阅读了几遍了。

此文写得声情并茂而又自然,还真是篇好文章。尤其是作者用几个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小故事,将文中的主人公于志明为人民服务、公而忘私的形象,展现在读者面前。

据当地政协公开发布的材料,于志明作为新中国禹城第一任县长,还真是个好官、清官。一个好官、一篇好文,为何在网络舆情面前反而成了负面典型?

此事,值得深思。

有人说,此文标题没取好,不能写“我的县长父亲”,有“炫官”之嫌,引发网友“仇官”。社会真若如此仇官”、“仇富”,那更值得深思了。

有人说网友根本没看文章内容,就跟着起哄,最终引发网络暴力,掩盖了事实真相。表面上确实是这样,但深层次的因素,还是人们内心深处对“好官”“清官”的不认同、不认可。

此事,更值得我们反思了。

2022年2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抓紧落实《意见》,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、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。”《我的县长父亲》引发的网络舆情,恰恰反映了中央对“为政清廉、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”的培育不仅看得准,《意见》出台及时,而且非常重视并要求各地落实措施。

一个时代、一个社会,如果为政者恪守清廉、居家者信奉廉洁,网友们再次看到“县长父亲”、“市长叔叔”,断不会如此激动了。唯有如此,我们的社会才真的成熟了。

还有一点,此事其实也是值得网友深思的。

网络时代,人还是保持一点独立思考的定力为好。人云亦云,甚至罔顾事实,不仅损害了社会和他人,其实也丢失了自我、丧失了灵魂。


附:《我的县长父亲》

供稿‖清廉文化网编辑部

责编‖小 青